Monday, May 29, 2017

絕非偶然的突然崛起 Jim Walmsley


Jim Walmsley,一個我相信大部分台灣跑者都沒聽過的名字,但這位27歲的小夥子卻是2016-17年橫掃超級馬拉松戰場的跑者,Bandera 100K 7:46:37 (4:40/k,CR)、JFK 50 Mile 5:21:29 (4:01/k,CR)、Grand Canyon 42 Mile 5:55:20 (ele 10,000ft+,CR)、Tarawera Ultra 100K 7:23:32 (4:14/k)...,他贏了10場出賽中的9場,唯一一場輸的是Western States 100 Mile,但原因是他在93英里處走錯路,所以損失了原本比賽道紀錄還快40分鐘的可怕配速,還有誰比他更狂?

Walmsley的長跑生涯從高中時代而起,他在高中時參與越野路跑(XC)校隊,和後來成為名將的James Bonnett一起練跑,而Bonnett隨後成為他的教練,但這段緣份並不非偶然,是因為Bonnett發現了Walmsley有潛力成為頂尖好手、異於常人的無畏特質。

「Jim對於訓練和挑戰完全不會害怕,即使是重要或難度很高的比賽,他往往也想試試看自己能否在不更動訓練的狀況下還能跑出好成績,這和大部分跑者戰戰競競面對賽事的狀況很不同,Jim不把比賽視為一個開始或結束,純粹享受探索身體極限的樂趣。」

當然,要能夠這樣做,也不是躺著練就可以輕鬆達成,Walmsley在高中的越野路跑訓練打下了很好的體能基礎,那時他的週訓練量約為80-90英哩,隨後進入美國空軍學院就讀時,Walmsley代表參加田徑中長距離與障礙賽,擁有一英哩4:03的能力。

而真正讓他進入超級馬拉松領域的,是畢業後在職受訓的期間,他在蒙大拿大瀑布基地受訓,長年待在學校與軍旅封閉環境中的Walmsley,逐漸愛上跑在戶外那自由自在的感覺,只要他跑出去,彷彿就可以無止盡地陶醉在其中而不停歇,於是Walmsley決定往超馬領域發展,並把體能再次提升到更高的檔次,事實上,在2015年之前,Walmsley的體能發展就超馬來說尚未成熟,儘管擁有很好的速度,但長距離的比賽仍讓他吃足苦頭,在2014年他首次嘗試50公里的超馬賽時,花了近5個半小時,而現在,他跑50英哩,卻只要5個半小時。

「和剛踏入超馬領域相比,我的身體逐漸能適應超長距離的跑步,回想我第一次跑50英哩賽時,那真是要我命的遙遠,當時的感受和現在游刃有餘、享受其中的感覺截然不同呀。」

為了找到理想的訓練環境,並維持長距離且一日幾次的練習,Walmsley放棄在軍旅的生活,選擇到亞利桑那州Flagstaff居住,一開始窮得可以,在自行車店當店員,租不起房子,睡在打烊後店中的沙發或吊床上,但逐漸在賽場上展露頭角後,目前有數家運動品牌和主要贊助商HokaOneOne的合約,讓他終於可以專心訓練。

經過了幾年的適應,Walmsley目前每週的訓練量落在160-220公里之間,甚至常常不減量就去比賽,他很喜歡嘗試在不調整訓練的狀況下在比賽中身體的反應,一點也不擔心失常,因為從跑步生涯的整個歷程來看,一場比賽、一個成就,都只是不斷成長與收穫中的一個中繼點而已。

「巔峰的轉瞬美景或許倏忽即逝,但我願試著在山峰上找尋這無數美好的一刻,而不願辛苦地待在峰頂、卻一無所獲。」

談到補給,Walmsley認為越野超馬除了體能,另一個決勝關鍵就是能量補充,「做好了體能準備,上場後超馬就是一場吃喝競賽,你一定要補充足夠的熱量,以我而言,在比賽過程中我純粹就是吃糖,因為這對我來說是最快、最有效率的即時能量補給,頂多加些鹽巴或搭配運動飲料粉末和水飲用,一小時約會攝入300-400大卡的能量。至於平常訓練之後,以我最喜歡跑的大峽谷21mile路線來說,我訓練完會先在附近盡快找比薩、溫蒂漢堡、或冰淇淋來吃,開車回家後再吃正餐」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狀況持續高檔一陣子,卻在某一個時刻後陷入谷底,不論怎樣就是無法回到正軌,你也許覺得自己沒問題,訓練或表現卻欲振乏力,百思不得其解。如果你有這樣的情形,絕大多數是前一個週期給自己的壓力超過負荷,長時間遊走在失衡的邊緣,沒有確實做好超補償的吸收,每次的恢復都只做到八九成,最後身體發出抗議,逼迫你慢下來;而心理的反應往往會比身體慢半拍,這時候你若沒有教練協助、而一意孤行硬操下去,最終將走向倦怠與過度訓練之途。

這樣的狀況在業餘跑者中屢見不鮮,他們起初不願意接受自己必須調整的事實,隨後害怕退步,擔心別人的眼光,對訓練開始戰戰競競,卻又捨不得慢下來,自此之後課表開始紊亂,而落入無限輪迴的惡性循環。

只要你的方向正確,或有專業教練的指導,有時候長時間的低潮只代表身體正在適應中,此時要做的只有慢下腳步,但仍堅定地邁步在正確的道路上,相信在不久的某一個時刻,你將茅塞頓開,進階到更上一層的全新境界。

持續累積,無所畏懼。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