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5, 2017

跑者需具備的七種智慧


Alex Hutchinson,一位菁英跑者、物理學家、專欄作者,也是多本運動專業書籍的作家,上週在runner's world定期分享的專欄中撰寫了一篇其多年訓練與研究後、歸納出的七個跑者應具備的思維,值得省思,我條列如下,並加上自己的解釋,給有需要的跑者參考,希望能對你有所助益:
1. 跑步在''適度''的範圍內是健康的,但這個適度其實比你所做所想的還要更多
跑步傷膝蓋、跑太多免疫力會下降、跑步是最容易產生運動傷害的運動之一...。關於跑步和受傷與對健康影響的討論一直以來就是跑者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尤其是那些初入門的跑者,跑步究竟會不會影響健康? 從以往到現在的研究幾乎都指出''適度''的跑步對健康有益,過量不好,不過這個適度究竟是多少? 每天跑20分鐘適度嗎? 一週跑100公里太多嗎?
事實上,若你遵照的是提供給大眾的訓練課程或計畫,或是維持多年的跑步習慣,只要目前沒甚麼傷痛問題,那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因為目前的研究無法證明跑步這個運動本身確實、勢必會產生某種短期或長期的傷害,反倒是對健康的效益是淺而易見的,所以不用想這麼多,繼續跑就對了。 誰知道今天吃了一頓麥當勞,二十年後會對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與其一邊吃一邊擔心、吃完還後悔,就吃吧。
2. 如果為了跑步而依賴藥物或營養品,那最終你將不會跑得更快、或更健康
膝蓋痛吃消炎藥,訓練量大吃維他命,這些藥物或補給品對於某些跑者來說是家常便飯,尤其是那些保養或營養輔助的食品,吃這些東西有幫助嗎? 就短期來看也許有,止痛、消炎、精神好,但研究指出,吃下這些東西的同時,你也是在扼殺身體的本能反應,告訴它: 「噢,你不用工作了,我吃這些就好」,你恢復的能力會越來越慢,你吸收營養的效率會越來越差,放下這些食品吧,吃營養均衡的食物,注意睡眠,別跑完就整天在家滑手機。
3.. 最棒的科技和裝置,就是你的大腦
在近年運動穿戴式裝置與科技的高速發展下,人類自我省察的能力也逐漸被忽略與低估,Alex Hutchinson曾研究跑者的自我感知能比被動量測更精確地判斷訓練壓力,知名跑步教練Steve Magness也認為過度依賴GPS裝置等判斷運動強度的器材,將讓跑者逐漸失去掌握最適體能表現的能力。
這並不代表這些科技不好,它們確實能量化訓練相關的資訊,但記得,最終我們還是要靠自己的大腦和雙手雙腳來跑步,善用科技讓自己的能力隨之提升,才是聰明的方法。
4. 跑步受傷的最主要兩大因素: 太快,太多
造成運動傷害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肌力太弱? 技巧不好? 路太硬? 鞋子選錯? 這些是可能的原因,但最關鍵的還是你做出超過自己目前體能和身體條件水準的跑步行為,不是太多,就是太快。當身體發出警訊時,記得隨時退回一點,不要以為自己所做的訓練和強化一定能幫助你度過每一次難關,有時候你就瀕臨那跌落深淵的臨界點,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吧,讓身體和體能條件跟上你的訓練需求,而不是盲目地一直超速,卻總是抱怨照相機只拍自己。
5. 最神奇的訓練方式、跑鞋、或食物,往往是那些你忽略以久,或從來沒試過的選項
當你遇到瓶頸的時候,停下腳步,看看自己是否過去一段時間都用同一套方法,或同一套邏輯來訓練? 這個現象很常見,跑者總是喜歡做自己喜歡或擅長的訓練,但卻忽略了那些自己討厭或少做的練習,往往才是自己最欠缺的關鍵。
運動傷害、健康的道理亦然,總是穿一樣的鞋子,總是在水泥人行道上跑步,總是挑自己喜歡的菜色,即便你一開始的選擇很好,久而久之對於身體的效益勢必逐漸下降,而傷害也勢必逐漸放大。訓練的單純很重要,不要沒有恆心通通湊著練,但當你反覆停滯不前,不妨試著改變一個大方向,起初勢必會需要調適甚至退步,但只要是合理的訓練方式,都會有它的一套,敞開心胸,試著找到最適合你的菜單吧。
6. 增加跑量,你也許能跑得更好
關於跑步姿勢與技巧相關的討論曾一度蔚為風潮,尤其是在前幾年跑步風行,一些和赤足或跑姿相關的著作出現在市面上時,跑者總是很擔心自己跑得好不好、有沒有合理的數據證明自己跑在科學研究中合理的動作範圍,Alex Hutchinson認為跑步技巧當然重要,但不應該有個一體適用的標準,很多時候你技巧的進步甚至無法從外表或監測中發現。
那如何逐步改善跑步技巧呢? 很簡單,循序漸進地累積你的經驗值,越來越多研究指出,人體具備發展動作經濟性的淺能,越是資深、投入跑步時間越多的跑者,動作會越趨熟習、有更好的經濟性。與其想在短時間內修改跑步動作,不如持續做跑步相關的技術操練,逐步提升跑量,你會發現技巧將淺移默化,越跑越懂得。
7. 別輕忽自己的潛能,但到達顛峰勢必需要時間
運動心理對於生理的效益是很重要,但往往被忽略的一環,即便你天資魯鈍、身體素質再不好,但太多的研究與實例證實只要有一顆強韌的心,你往往能表現得比先天條件或是艱苦訓練的人更好(當然你也必須有應有的努力),不過心理素質也往往是最難過的一關,它並非有練有就,必須靠許多外在和內在的培養與形塑而得。
大部分的跑者總是高估自己短期的能力,而低估自己長期的潛能。 舉例來說,你可能認為你休息一天就能再操一個很強的訓練,或是某一場比賽就一定要進步五分鐘,卻很少有人有信心自己五年後馬拉松可以跑進三小時、或是更快。你所能到達的高度,往往比你想得更高,試著持續給予自己合理的目標,不好高騖遠,穩健前進不心急,如此將能避免身心的疲乏或傷病,但不要給自己設限,你永遠不知道,這座山頭,是不是世界的巔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