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2, 2016

Jared Ward的市民傳奇


本屆奧運男子馬拉松毫無懸念,Eliud Kipchoge拿下生涯八次出場的第七次勝利(2014年運氣不佳,碰到外星人附身的Wilson Kipsang破世界紀錄,在柏林屈居第二),其它賽況倒沒有太大意外,噢,Galen Rupp在萬米賽後還能跑出銅牌也是相當厲害,但最讓我關注的跑者,是 Jared Ward,一位留著品客洋芋片鬍子的BYU統計學教授。 他沒有顯赫的田徑背景,更不如Ryan Hall、Dathan Ritzenhein、Galen Rupp等跑者般擁有明星光環,儘管在業餘跑步圈成績稱得上不錯(五千13:34.74、一萬 28:36.15),但就是很多個不錯中的不錯而已,轉戰馬拉松前最顯赫的戰績是第12屆NCAA越野錦標賽第14名。 如果他從此退出跑道,應該也不愁吃穿,是個優秀的讀書人(他27歲就已經是教授了,書卷獎一哥來著...),但Jared Ward選擇踏上馬拉松之路,也開啟他不平凡的跑步人生;2013芝加哥馬拉松2:16:17、2014雙城馬2:14:00,Ward在美國馬拉松界快速竄起,2015年是他成為長跑明星的一年,接連拿下美國25k、馬拉松、20k錦標賽的勝利,成為該年錦標賽排名第一的跑者,也讓他決心挑戰今年的奧運選拔,最終也排名第三獲選,名列Galen Rupp與Meb Keflezighi之後。 談到訓練,Jared Ward走的是由許多小週期組成的週期話訓練安排,他每週訓練六天,週日固定休息,每3-4個月為一個訓練週期,逐漸達到巔峰,賽後則排幾個十分輕鬆的恢復週,如此周而復始逐漸提升體能,據他所述,他最大的訓練量會達到一週120英哩。 他認為他具備許多馬拉松成功跑者的特質,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是耐得住性子,包括穩定的配速節奏,以及可以日復一日、週期復週期地執行單純的訓練課表,他始終很享受包括16公里長節奏跑、40公里的長跑、最大120英哩的週跑量等,一般跑者覺得又臭又長的訓練課表;Ward的博士論文就是用統計學研究馬拉松跑者的配速表現,結果顯示,在St. George馬拉松的下坡賽道中,最容易取得波馬門檻的跑者並非那些順著賽道加速的人,而是因應地形調整、全程保持平均配速的跑者,這也是Ward的比賽策略,逐漸提升至目標配速後,心無旁鶩、耐住性子維持配速到終點。 Ward巧妙地將學術和訓練結合,他透過蒐集訓練數據和天氣、賽道等資訊,在賽前擬定合理的比賽配速,他認為這不僅讓他的訓練更有效率,站上起跑線時也更有信心,如此的賽前分析,也讓他有了「跑步書呆子(Running Nerd)」的外號。然而,一旦站上起跑線,他選擇讓訓練數據成為支持他的一環,但盡信書不如無書,開跑後Ward選擇聆聽身體的聲音,依照當天身體的反應來調整賽前預估的配速,經過開跑後一段時間的調整、找出最佳節奏後,就穩定地維持前進,不死守數據、讓電腦教導人腦,或許是這位統計教授之所以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很多時候,我們寧可相信手錶上的數字,也不願意聽聽心中的吶喊。 ''當你在選拔賽時,發現有一堆人五千公尺最佳成績比你還快上30秒,你怎麼想? 你會試著回頭改善自己的速度嗎?''Jared入選本次里約奧運代表後,記者好奇的問道。 ''不會,你在馬拉松比賽中又用不到那個速度...我有屬於我的優點,我希望能專注地發揮這些優勢,讓它們帶領我跑得更遠''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