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4, 2017

Why do you run doubles? 一天兩練的背後意義


Doubles,一天兩次練跑,是幾乎所有菁英跑者(尤其是長跑)的訓練常態,不論任何週期、賽事目標、訓練強弱,一天兩到三次的練跑總環繞在日復一日、季復一季、年復一年的訓練之中;輕鬆日要早晚跑,強度日也要早晚跑,頂多長跑日、過渡期、或偶爾的休息日只跑一次,你可曾想過為什麼要跑Doubles? 以及Doubles要怎麼跑? 它真的有幫助嗎? 抑或只是傳統沿襲的僵化信仰?

在討論Doubles之前,我們必須先有一個概念,一位跑者若在目標比賽距離中越能駕輕就熟、完成目標距離越輕鬆、無謂的耗能越少,那他就越有機會跑得更快、或在比賽中遊刃有餘地擊敗對手,舉例來說,要跑一場馬拉松,你的目標是在2-4小時的時間內跑完42.195公里,你的身體如果越能適應「在越短的時間間隔內跑越多距離而不疲勞」,那在有限的2-4小時之間跑完42公里就會越輕鬆,相對的,你也能將越充裕的體能發揮在速度上,用更高的強度跑一場馬拉松。

所以在訓練上,如果一個跑者一週只跑42公里,那要在比賽一個早上跑完、甚至跑好42公里的機會相對就較為困難,而若一個跑者有能力在一週跑168公里,等於是四個馬拉松的距離,那一個早上要跑一場馬拉松,對他來說是輕而易舉,當然也更容易用較快的強度跑完,這個概念就像你若只跑過5k,那跑一場10k比賽勢必相當吃力,若你已經是個馬拉松跑者,要在10k比賽中跑快跑慢,就完全操之在己。

這就是為什麼菁英跑者總是要跑這麼多里程的原因,強度越高、所需要的體能標準越高,他們為了維持目標比賽強度的體能,就需要有更紮實的體能基礎讓自己能有更好的恢復能力、更充裕的比賽體能、並在高峰期有更充裕的體能來做專項訓練,如此,達成目標的機會就相對大為提升,在比賽中因外界因素(戰術、地形、天氣)影響表現的風險也較小,因為不論外在如何試圖阻擋與消耗我,我都還不會累。

有了跑量的概念,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跑Doubles? 很簡單,就和間歇訓練的原理一樣,菁英跑者一週約200-250公里的跑量,絕對不是250/7=35.7這麼單純,因為目前的人類99%還沒辦法這樣操,所以要把訓練透過不同間隔、強弱、長短的組合來打造體能,一方面確保素質訓練的品質,也讓自己能持續累積而不過度疲勞。

Doubles的好處

提升長跑專項體能

如上所述,長跑者的終極目標就是在目標賽事距離中有源源不絕的體能,跑doubles因為兩次練跑之間有穿插恢復,讓跑者能更有效率與更容易地累積跑量,即便一開始每週只跑2-3天Doubles,長期下來的累積也是很可觀;相對來說,如果你只知道要跑量,然後鎖定一個週或月目標、每天只跑一次,那你很可能會不知不覺給身體過大的負荷,舉例來說,如果你目標一週跑140公里,如果每天只跑一次,等於每天單次都要跑超過15公里(包含長跑與輕鬆跑之間的加減),但如果你一天跑兩次,那可以有時早晚各10公里、或早10公里、晚5公里,能更有效率地分散訓練壓力於不同長度與強弱的訓練之間,也更容易持續累積跑量。

加速恢復

對於一定程度的跑者而言,動態恢復的效率往往比靜止不動來得更好,Doubles的重點之一就是第二趟訓練多半是相對輕鬆、甚至十分輕鬆的,讓跑者從前一次的訓練中更快地恢復,恢復速度快,也能在更短的恢復週期中做更多樣的素質訓練,訓練後的疲勞反應也更容易消退。


更全面的訓練與訓練專項性

跑Doubles多半是輕鬆跑或慢跑,甚至有時候因應較高強度的第一趟跑步,你必須超慢跑、或在較軟較舒適的草地或操場跑步,身體會使用不同的肌群與節奏來讓自己保持放鬆,能讓身體有更全面的鍛鍊,而不是只習慣使用特定重複的姿態來跑強度,減少受傷或反覆性疲勞的風險,同時,經過科學研究證實,身體也會經過更頻繁的刺激,而有更好的能量運用與生長激素反應,你會有更貼近適合長跑者的體態、骨骼、關節、血氧濃度、體脂率等,因為你不斷告訴身體你是一名跑者,它也將如此回應。


如何跑Doubles

即便Doubles是目前絕大多數成功菁英跑者習以為常的訓練安排,但可別忽略了他們往往是從小就持續累積,逐漸形塑成我們看到的訓練雛形,肯亞跑者從小每天走路跑步上下學,歐美跑者中學大學常態的越野與田徑訓練,都是如此,對於沒有如此成長環境與社會風氣的跑者,要實行Doubles必續謹慎以對、循序漸進,否則你將未得其利、先得其害。

事實上,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許多跑者覺得Doubles窒礙難行,絕大多數的案例不是做不到,是做不對與沒有耐心。

從最小量、最輕鬆的程度開始

務必記得,Doubles是「多加」的,不是把原本的練習拆開,假設你原本每週跑五天,一天10-20公里,那就維持這樣的安排,但從2-3天開始加入第二趟慢跑,不影響原本的安排,或頂多因應多加的適應略為調整,也就是說原本某一天跑輕鬆跑10k,開始加入doubles應該是10+3-5,而不是變成6+4、或5+5。

初次嘗試Doubles的跑者,可以從20分鐘,或3-4公里起跳,如果覺得很疲勞,那就再放慢,慢到你感覺是毫不費力地輕鬆跑步,這點對於成功累積與否至為關鍵,許多跑者就是不想面對自己跑慢的數字或事實,卻反而無法讓身體透過快慢不同的訓練來增加恢復效益,只是增加了更多重複的訓練負荷,當然累積不起來。

我在肯亞訓練的時候,世界級跑者下午慢跑5-6分速、甚至更慢,是常有的事情。

循序漸進的邏輯,是先天數、後距離,讓配速自然跟隨,一開始每週2-3天,每次3-5公里,逐漸增加到一週5-6天,每次3-5公里,接下來一週5-6天,每次5-8公里,依此類推,配速則始終保持輕鬆,跑完意猶未盡,且隔天早上起來不會更加疲勞。

一般來說,端看世界級跑者的安排,第二趟慢跑從20-80分鐘,或3-16公里都有,一週3-6天都有,長跑日不會再跑第二趟。


嘗試輕鬆日或素質日的搭配

一開始跑Doubles天數往往不會這麼多,你可以嘗試和目前課表找到最好的搭配,有些人只操一次素質跑就很累了,第二趟完全跑不起來,輕鬆日才能跑;但有些人卻能透過素質日的第二趟慢跑得到很好的恢復,輕鬆日跑兩趟反而影響隔天素質練習,你必須多嘗試,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搭配。

過猶不及

要注意,Doubles的主要效益為更有效率地提升體能與加速恢復,而不是給身體更多的壓力與過度訓練的風險,如果你當天的狀況不錯,也要提醒自己保持輕鬆,別失心瘋地不知不覺跑太快,反而影響下一次練習,doubles由於多半安排是第二趟訓練,所以對於強度與份量的拿捏會需要更謹慎細膩,主練習也許每公里差5秒還不至於差太多,但對於一些剛開始實行doubles的跑者來說,不自覺每公里跑快個5-10秒、距離不自覺多跑3-5公里,都可能讓整週的恢復與課表執行亂了方寸,特別注意,Doubles是「多加」的,你必須給身體學習適應的時間,適應強弱分配,適應恢復循環,適應代謝成長,循序漸進,過猶不及。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2024年了,还在看您的blog,它非常的专业,它促使我买了第一支心率手表,到现在我还在按照那篇讲心率区间的文章进行训练。谢谢您。祝您身体健康,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