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5, 2016

Training diary 2016 5/9-5/15


5/9: am:10.1k (grass)+ST*5
        pm: swim+3.6k

5/10: am: 11.8k
         pm: 4.0k

5/11: am: 11.0k
         pm: 4.0k

5/12: am: 20.3k (74%MP, 5'24''/k)
         pm: 3.4k

5/13: am: 10.0k+ST*5
         pm: 5.0k

5/14: am: 10.7k(grass)
         pm: 3.6k

5/15: am: 12.3k: 3k wu, 6.0k Tempo(4'15''/k), 3.1k cd.
         pm: 3.3k

weekly mileage: 116.3k


本週遇上疫苗發炎症狀反應,身體持續有暈眩脹痛的狀況,時好時壞,訓練上也就調整為主,大多是輕鬆跑,原訂2.5小時的長跑也只跑了20公里就因身體不適提前收工;週五後身體感覺恢復許多,於是在今天嘗試短節奏跑,不過強度一高、呼吸一深仍不是很順,偶爾幾個腳步有點腦袋瞬間歸零的感覺,於是乎降低強度,但多跑一些,在可以掌握的狀況下完成訓練。

每天除了早晨的主課表外,第二趟仍規律地維持慢跑;關於慢跑,許多跑友曾向我詢問和討論,這看似土法煉鋼、甚至許多人視為「垃圾」的超慢速輕鬆跑,實際上的效益可能比你想像得要多太多,如果你的目標是馬拉松,那這每天第二趟的慢跑會比你操很快的間歇還來得更有幫助。

義大利籍菁英教練Renato Canova稱規律地恢復慢跑為regeneration(再生)的過程,將其規為其訓練四大核心: regeneration, fundamental, special, 與specific的一環,每天主課表外慢跑的效益主要在於動態恢復,並培養身體所有關於長跑所需的粒線體、賀爾蒙、肌肉毛細血管床、以及學習放鬆技巧,它也能在溫和、可掌握、有意識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增加肌耐力與動作經濟性,你如果有機會和世界級的好手一起訓練,或是看他們每天主課表後的慢跑,也許很難想像他們用如此龜速的腳步前進。

慢跑之所以稱做慢跑,就是必須慢慢來,急不得的,它的目的不在於培養有氧基礎,是另一個需用心學習的技巧,強度大約為60-70%無氧閾值強度,更慢無妨,簡單來說,跑在這個強度,你應該要感覺到「不用出力」,如果你需要喘氣、覺得腿部要出力抬起推蹬,那請放慢一些,你要覺得彷彿飄移般地自在。

重點在於持續,一週七天,不行的話五天,再不然三天,從你可以規律進行的最低限度開始,慢慢加上去,少量多天,但一定要持續好一段時間,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效益;剛開始一定會撞牆好一陣子,but it will pass, believe me,只要你不超速與操之過急。

注意,這第二趟慢跑是「加」上去的,原本的課表完全不需更動與影響,許多跑者一開始操第二趟會忍不住想加速與跑過頭,這時候請問自己一個問題,你能持續這樣規律地跑上一週七天而不需要調整主課表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go ahead,如果答案是否定,那請放慢腳步、跑少一些,先以一週七天、每次最低限度而不影響主課表的量開始。

身為長跑者,慢與規律的藝術,才是快與進步的原動力。打到這裡,忽然想起好友阿銓說過的一句話: 「決心應該展現在態度上,而不是超速上。」

No comments: